English

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本地化

2000-01-21 来源:光明日报 慎艳 我有话说

近年来,总部设在加拿大的北电网络作为世界电信业中举足轻重的跨国企业,一直在大力推行其在世界各地市场上的本地化。在该公司日前的一系列本地化成果宣传中,人们了解到“包括研发电生产、服务及人才在内的全方位本地化”将是该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长期发展战略。

其实,不独北电网络,也不独电信行业,几乎所有在华投资的大型跨国公司都在本地化上大作文章:本地采购、本地研发、本地生产、本地销售以及任用本地的技术与管理人员。

人们不禁要问,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运输和通讯费用不断下降,它们在商品成本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低,企业如果定位于跨地区生产、全球经营,最大限度地利用各国的比较优势,应该可以得到更大的规模经济效益。那么,为什么作为世界经济的主要行为者的跨国公司却仍在全球推行看似与全球化相悖的本地化战略呢?

经济学家们认为,根本的原因在于四个字“差异”与“成本”。一方面,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习惯不同,跨国公司要想抓住消费者,就必须针对本地市场,使其产品与服务“本地化”,符合本地消费者的口味。另一方面,尽管通讯与运输费用大幅下降,但地区越远,费用就越贵;时差问题使公司内部很难协调工作;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国外工作,面临语言和文化障碍;公司还必须向派驻国外的工作人员支付数额巨大的“异地津贴”;跨地区生产不利于生产厂家与消费者的联系,无法使厂家按照市场需求随时调整生产计划,产品面临过时的风险也随之加大。总之,这一切都大大地提高了公司运作的成本。所以,在地区内合理调整生产所得的利润要大于全球调整生产所得的利润。

此外,尤其重要的是,对于长期投资的跨国企业,市场份额比短期利润要重要得多。开发与本地需要紧密结合的产品正是防止竞争对手抢占市场份额以保证公司长期利益的最佳方法。以中国电信市场为例,谁能及早开发出与中国电信网界面有关的接口,谁就能获得庞大商机。不立足本地是不可能应对激烈的业界竞争的。

还有一点人们较少谈到的因素是:本地化有利于跨国公司淡化其原始国背景,从而获得当地政府、民众社团和媒体的更多支持,这一点无论是在自由市场经济国家还是在其他国家都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跨国公司的本地化是否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呢?不然。这一对看似矛盾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以外国对华投资的发展为例: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发展,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中国市场开放,许多外商纷纷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国转移,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一带,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生产外销产品。不仅使外商通过降低劳动力成本获利,而且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日益成为世界上最有吸引力的市场。自1994年起,世界上许多大型跨国企业纷纷致力于在中国经营长期项目,建立生产基地,并开始通过大力推行本地化战略争取市场份额。各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本地化发展进一步带动了国外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在中国市场流动,而这种流动又正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一部分。

由此可以看出,“全球化”应该是各国各地区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降低成本的“全球化”,“本地化”则是各跨国公司应对全球化挑战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战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